当前位置:操作手册>正文
2023年度校级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中期检查工作
发布者:李佳妮  发布日期:2025-04-07 查看:228 次
主要工作要求如下:
一、检查内容
对照《项目任务书》逐一检查研究进展情况,项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下一步工作计划与目标,尚待解决的主要问题,项目研究经费使用情况等。
二、材料要求
1.项目组做好中期自查,填写《中期报告》(pdf格式)通过系统提交各单位审核。
2.各单位认真组织复核工作。复核无误的,请于4月11日前将《中期报告》提交学校审核。
材料提交时间:
2025-03-19至2025-04-15
参与的项目分别为:
序号 | 项目名称 | 项目负责人 | 所属院系 |
---|---|---|---|
1 | 面向交通类本科生能力提升的培养模式探索 | 杨旭 | 未来交通学院 |
2 | 以大交通学科思维为背景的复合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以交通实验课教学为例 | 周博 | 未来交通学院 |
3 | 长安大学健美课程混合式教学研究与实践 | 安迪龙 | 体育部(体育系) |
4 | 新工科背景下“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混合式一流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 张力元 | 水利与环境学院 |
5 | 面向专业认知实践教学的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 张赞 |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
6 | 基于“体验·分享·内化“的大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模式探索实践 | 张石磊 | 学生工作部(学生处) |
7 | 跨高校-学科融合型生态地质学人才创新团队培养模式探索 | 申艳军 |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8 | 基于完全学分制的工程训练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与优化 | 霍亚光 | 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 |
9 | 一流课程建设目标下建筑设计类 课程信息化教学设计研究与实践 | 李凌 | 建筑学院 |
10 | 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视角的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专业桥梁工程方向课程群优化研究 | 陈峰 | 公路学院 |
11 | 高校在线课程建设理念演化与策略研究 | 陈永楠 | 教务处 |
12 | 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邢国华 | 建筑工程学院 |
13 | 土地工程教学实习创新训练改革 | 马超群 | 土地工程学院 |
14 | 面向交通强国的智能装备卓越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 朱雅光 | 工程机械学院 |
15 | 乡村振兴战略下城乡规划专业实践育人“智能+”创新模式研究 | 张睿婕 | 建筑学院 |
16 | 交叉学科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研究 | 高涛 |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研究院 |
17 | 基于节能减排竞赛的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 耿莉敏 | 能源与电气工程学院 |
18 | 适应后疫情时代的差异化国际留学生提质增效培养模式研究 | 肖月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19 | 《生态学》高质量教材建设研究 | 康宏亮 | 土地工程学院 |
20 | 基于3S技术的数字化地质填图研究 | 柴小庆 |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21 | 工程教育认证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要求达成评价改进体系的构建 | 刘岩 | 建筑工程学院 |
22 | “互联网+”背景下基于BOPPPS的混合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与实践 | 吴焱 | 建筑学院 |
23 | 经管类课程线上题库建设 | 李想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4 | 基于UbD方法的“车路协同系统建模与数值仿真(英文)”课程思政建设研究与实践 | 龚思远 | 信息工程学院 |
25 | 面向“数智化•新文科”的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 云虹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6 | 以提升文化自信为核心的《普通化学(双语)》课程教学内容优化研究与实践 | 段金伟 | 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 |
27 | 全学分制背景下大学英语写作数字化教学的模式构建 | 杨美君 | 外国语学院 |
28 | 面向新工科的交通运输工程专业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闵海根 | 信息工程学院 |
29 | 基于AIGC的数字化教材建设路径与实践研究 | 侯劲汝 | 工程机械学院 |
30 | 高校新任思政课教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认同跟踪分析与强化机制研究 | 王振宇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1 | 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雅思素养提升的内驱强化与激励机制设计 | 李卿慧 | 长安都柏林国际交通学院 |
32 | 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交通特色型材料类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改革与实践 | 王振军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33 | 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留学申请成绩证明翻译管理系统研究 | 刘伟 | 公路学院 |
34 | 面向高等继续教育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互构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郭万金 | 工程机械学院 |
35 | 数字时代高校思政课课堂话语交往质量提升路径研究 | 万金鹏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36 | 新时代高校安全文化育人理念与路径研究 | 翟元元 | 保卫处 |
37 |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的本研贯通式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 罗耿 | 汽车学院 |
38 | 新文科背景下新闻传播类理实一体化课程教学内容优化及教学方法创新研究 | 崔慎之 | 人文学院 |
39 | 面向中外合作办学的全过程协同教学质量管理及保障体系研究 | 陈琳 | 运输工程学院 |
40 |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理-实-拓”教学创新与实践 | 许培俊 |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
41 | “双碳”战略下资源勘查工程专业 拔尖创新人才“五协同一驱动”培养体系研究与实践 | 程宏飞 | 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
42 | 大学物理实验课程STA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实践研究 | 徐春龙 | 理学院 |
43 | 基于知识图谱的《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知识体系构建 | 李玉超 | 理学院 |
44 | “一带一路”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全球胜任力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欧亚丽 | 外国语学院 |
45 | 新文科背景下行业高校法学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 | 陈蓉 | 人文学院 |
46 | “大思政课”视域下行业特色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 张 永 | 团委 |
47 | 以赛代练、以赛促学: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学类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研究 | 侯婧 | 人文学院 |
48 | 《钢与组合结构设计原理》高质量教材建设研究 | 朱伟庆 | 公路学院 |
49 | 专业认证教学评价体系与持续改进——以汽车服务工程专业为例 | 闫晟煜 | 汽车学院 |
50 | 新工科背景下岩土工程与地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以《基础工程》教学为例 | 林鸿州 | 地质工程与测绘学院 |
51 | 装备制造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建设研究与实践 | 王斌华 | 工程机械学院 |
52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育教学与实践研究 | 冯峰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53 | 服务陕西省重点产业链和产业集群发展的物流工程专业建设研究 | 杨京帅 | 汽车学院 |
54 | 基于头歌的虚拟仿真平台实 践条件建设 | 崔华 | 未来交通学院 |
55 | 大数据人工智能背景下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 叶珍 | 电子与控制工程学院 |
56 | 工科专业知识图谱构建方法研究——以交通运输专业为例 | 李博 | 运输工程学院 |
57 | 混合式课程的持续改进路径探索—基于《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课程教学改革 | 檀姊静 | 建筑工程学院 |
58 | “新工科+工业4.0”时代背景下风景园林设计类课程PBL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 马西娜 | 建筑学院 |